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GPT-4背后的开发者:七大团队,三十余位华人(1)
机器之心 | 2023-03-19 10:10:04    阅读:608   发布文章

始于谷歌,发迹于 OpenAI,这是很多 GPT-4 贡献者的职业轨迹。


这个星期,OpenAI 大模型 GPT-4 的发布让全球科技圈的技术竞争进入了白热化。几天之内,ChatGPT、必应搜索和 Microsoft 365 相继接入 GPT-4,微软的 AI 应用瞬间比竞争对手拉开一个身位,甚至有人说,新的工业革命开始了。
一方面我们被 GPT-4 的效果所震撼,一方面我们也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背后的技术,好奇它的训练方法、使用的算力等。
但遗憾的是,OpenAI 并不 Open。在公开的论文(其实更像技术报告)中,OpenAI 明确地说,GPT-4 模型使用 RLHF 精调外,不会公开任何技术细节。
图片
鉴于 GPT-4 等大型模型的竞争性与安全影响,本报告不包含有关架构(包括模型大小)、硬件、训练计算、数据集构建、训练方法等更多详细信息。
不过,在此报告中,OpenAI 详细列出了贡献者及其负责的工作内容。这值得我们细致研究。这几百人的贡献者名单与分类,能让我了解到 GPT-4 的成功背后包含了哪些部门、技术分枝的努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有代表性的贡献者进行了盘点,期待能为读者带来启发。
研发人员占绝大多数
从组织架构的设置上看,GPT-4 幕后的研发团队大致可分为七个部分:预训练(Pretraining)、长上下文(Long context)、视觉(Vision)、强化学习 & 对齐(RL & alignment)、评估 & 分析(Evaluation & analysis)、部署(Deployment),以及其他贡献者(Additional contributions)。
预训练部分的工作细分为:

  • 计算机集群扩展(Compute cluster scaling)
  • 数据(Data)
  • 分布式训练基础设施(Distributed training infrastructure)
  • 硬件正确性(Hardware correctness)
  • 优化 & 架构(Optimization & architecture)
  • Training run babysitting


长上下文部分的工作细分为:

  • 长上下文研究(Long context research)
  • 长上下文内核(Long context kernels)


视觉部分的工作细分为:

  • 架构研究(Architecture research)
  • 计算机集群扩展(Compute cluster scaling)
  • 分布式训练基础设施(Distributed training infrastructure)
  • 硬件正确性(Hardware correctness)
  • 数据(Data)
  • 对齐数据(Alignment Data)
  • Training run babysitting
  • 部署 & 后训练(Deployment & post-training)


强化学习 & 对齐部分的工作细分为:

  • 数据集贡献(Dataset contributions)
  • 数据基础设施(Data infrastructure)
  • ChatML 格式(ChatML format)
  • 模型安全(Model safety)
  • Refusals
  • 基础 RLHF 和 InstructGPT 工作(Foundational RLHF and InstructGPT work)
  • Flagship training runs
  • 代码功能(Code capability)


评估 & 分析部分的工作细分为:

  • OpenAI Evals 库
  • 模型等级评估基础设施(Model-graded evaluation infrastructure)
  • 加速预测(Acceleration forecasting)
  • ChatGPT 评估
  • 能力评估(Capability evaluations)
  • 编码评估(Coding evaluations)
  • 真实世界用例评估(Real-world use case evaluations)
  • 污染调查(Contamination investigations)
  • 指令遵循和 API 评估(Instruction following and API evals)
  • 新功能评估(Novel capability discovery)
  • ……


细读贡献者名单,不难发现,GPT-4 项目团队的成员通常「身兼数职」。对于希望追赶 ChatGPT 的科技公司来说,OpenAI 提供的部门架构样板提供了一些可以学习的思路。另外,它对于 AI 领域人才的未来发展方向或许也有一些启示。
在 ChatGPT 发布之后,OpenAI 在人才招聘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调整,招募了数十名前谷歌和 Meta 员工来创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在 OpenAI 上,谷歌作为「硅谷黄埔军校」的名头算是坐实了:根据 LeadGenius 和 Punks & Pinstripes 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的 300 多名员工(数据截止到 2023 年 1 月)中有许多来自谷歌和 DeepMind 的母公司 Alphabet。数据显示,OpenAI 目前雇佣了约 59 名谷歌前员工和约 34 名 Meta 前员工,同时包括几名苹果和亚马的前逊员工。
图片
鉴于 OpenAI 在 GPT-4 发布的第一时间就公开了所有贡献者名单,机器之心整理了一部分参与工作的华人学者。如果遗漏,欢迎补充。
预训练组
Trevor Cai
Trevor Cai 是 GPT-4 项目中吞吐量团队的负责人。Trevor Cai 本硕毕业于南加州大学,2022 年 3 月加入 OpenAI。在加入 OpenAI 之前,Trevor Cai 曾在 DeepMind 工作近 5 年,担任软件工程师。
袁启明
图片
袁启明(Qiming Yuan)是 GPT-4 项目数据集来源和处理团队的负责人。袁启明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2018 年加入 OpenAI。此前,袁启明曾在微软工作近三年。
Che Chang
Che Chang 作为 OpenAI 的副总法律顾问参与了 GPT-4 的研发,他博士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2021 年加入 OpenAI,此前在 AWS 领导了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和市场业务的法律团队。最近一段时间,OpenAI 的法律团队还在招聘 AI 产品顾问。
欧阳龙
欧阳龙 2019 年加入 OpenAI,担任研究科学家。Long Ouyang 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在斯坦福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欧阳龙也参与研发了 ChatGPT 相关的技术项目,他还是 InstructGPT 论文的第一作者。
翁丽莲
图片
翁丽莲(Lilian Weng)是 OpenAI 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负责人,2018 年加入 OpenAI,在 GPT-4 项目中主要参与预训练、强化学习 & 对齐、模型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Tao Xu
Tao Xu 2019 年加入 OpenAI,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康奈尔大学。Tao Xu 曾在微软的必应机器学习研究组工作四年。
Jie Tang
图片
Jie Tang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导师是 Pieter Abbeel。加入 OpenAI 前,他曾在初创公司和 Dropbox 工作约四年时间。Jie Tang 本科就读于哈佛大学,2008 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
Ben Wang
Ben Wang 目前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本科生,2021 年加入 OpenAI。Ben Wang 参与了 GPT-4 项目的预训练和长上下文方面的工作。
视觉组
Mark Chen
图片
Mark Chen 2018 年加入 OpenAI,任研究科学家,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他参与了 GPT-4 项目中视觉方面的工作。
Casey Chu
Casey Chu2020 年加入 OpenAI,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数学专业。Casey Chu 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多模态 AI 系统,他在 GPT-4 项目中主要参与视觉方面的工作。
胡绳丽
图片
胡绳丽(Shengli Hu)2022 年加入 OpenAI,她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她的研究兴趣在于社会科学、计算语言学、计算机视觉和语音的跨学科研究。胡绳丽曾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和应用统计方面的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包括 CVPR、ACL、EMNLP、ECCV 等等,并获得过最佳论文奖提名。
Tianhao Zheng
Tianhao Zheng2022 年加入 OpenAI。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再加入 OpenAI 之前,他曾先后在英伟达、谷歌、Twitter 工作过。Tianhao Zheng 在 GPT-4 项目中主要参与了视觉方面的工作。
翁家翌
图片

翁家翌(Jiayi Weng)2020 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本科学位。本科在朱军教授组学习期间,主要参与了强化学习算法库 Tianshou(天授)的开发,该项目已获得 5.9K GitHub Star。CMU 硕士毕业后,翁家翌加入 OpenAI 任研究工程师。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